1)第275章 书如其人(三)_血魂193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忠诚胜于能力,这是最高当局用人的标准。既要是人才又要是奴才,两者缺一都不会大用。军统局长戴笠就是个典型,奴性超过了所有执政党的官僚和新贵,才干则比任何一个执政党的官僚或新贵都不逊色。戴笠不但办事干净利索,思考周全,尽量避免给最高当局带来政治上的麻烦,而且能处处秉承最高当局的意旨,体念最高当局的苦心。所以最高当局作出用戴笠作为标杆,他希望执政党的所有官员都可以达到戴笠的水平。

  “信”则是“忠”的保证。最高当局固执地认为如果一个人要是没有“信”,那他的“忠”也有可能是演出来的,非常让人怀疑。在最高当局的心中,中央军的将领们都应该当个纯粹的军人,才能令他安心。

  这完全是因为最高当局自己就是军人造反上台,所以才会对掌控着枪杆子的将领们一直保持着如此强烈的戒心,心里面充斥着浓浓的不信任。

  “忠信二字不宜分开,夫人还是合在一起点评吧……”

  如果黄浩然只是个庸才那还好办,丢到一边就行。可偏偏黄浩然是个很能打的将领,最高当局一方面必须要重用黄浩然,一方面又不完全信任黄浩然。内心非常纠结的最高当局现在想听听夫人的话,希望从中得到些启发。

  夫人也明白现在到了重点。抗战之前,黄浩然替夫人赚的不少钞票,送给航空委员会的飞机也着实让她脸上有光。和日本人全面开战之后,黄浩然在战场的表现几乎成了中国军队的遮羞布,是黄浩然用一场场的胜利保全了最高当局的颜面。作为最高当局的妻子,夫人和最高当局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黄浩然保住了最高当局,也就等于保住了夫人。所以对黄浩然,夫人还是相当欣赏的,说起话来自然褒奖的成分更多。

  “黄浩然忠不忠,其实只有要说两件事就有答案。其一是守南京,想想那是怎样的局面?除了想要赌一把翻身的唐生智,政府上上下下多少将领,可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赴国难?日军还没攻城,唐生智便逃之夭夭……最后只有他黄浩然带着一帮残兵败将死守南京,还取得了几场胜利,救了不少百姓。这才让达令你在政治上有了喘息之机……”

  夫人的这番话将最高当局带回了1937年年底那段最黑暗的日子。的确,在比较长的时间里,黄浩然是最高当局眼中唯一的光亮。孤军守绝地,这样的人如果还不算忠,确实说不过去。也正是由于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忠勇表现,最高当局之后才会送给黄浩然一番锦绣前程。

  注意到最高当局在不由自主的点头,夫人知道她又说到了最高当局的心坎里,不免有些小窃喜,其后说话的音调也稍稍高了些。

  “其二便是此次武汉会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