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7章 成化斗彩天字罐?_古玩之金瞳鉴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高级别的存在。

  看到这里沈愈算明白了,也不怪别人误会,现在已经知道的十余个成化斗彩天字罐中并没有两条不一样的龙,有两条龙的也都是一种,比如两条应龙或者两条螭龙。

  一个罐子上同时出现夔龙与应龙的这应该是第一个,怪不得人家看都不看直接就给轰出来了。

  “您别站着啊,这罐子是您祖上传下来的?”沈愈态度和善的向中年人询问。

  中年人点点头,“没错,确实是我曾祖的祖父购入后传下来的,家中记事簿记载这位祖宗是乾隆朝的一位五品知府,后来离任时,友人送了他数件瓷器。

  “但那位祖宗后来又托人送去纹银三百两,算是买下的,其中就有这件斗彩天字罐。”

  沈愈点点头,没有说话,他问一下其实就是做个样子,对方说的是真是假除了他自己外,那也只有天知道……

  当然,面前这位茶中老饕说的并没有什么逻辑漏洞也是真的。

  沈愈开店做生意什么人都碰到过,有时候也会出现他的曾祖在康熙年间购得一件雍正青花瓷这种漏洞百出很难自圆其说的话来。

  “您喝茶自己倒,要是饿了茶几下面有饼干与面包,您可以先垫垫肚子,这罐子我还得再端详端详。”

  中年人忙道:“谢谢小兄弟,我吃早饭了。”

  斗彩又称逗彩,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

  制作方法大致是先以青花为料在成型的胎体上勾勒出想要烧制的图案轮廓,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入窑高温烧制一次。

  出炉后这只是属于半成品,还需要在勾勒好的轮廓中填上各色彩料,入炉经二次低温烧制而成。

  斗彩起源于明宣德年间,但成熟于明成化时期,这个时期的斗彩最受藏家推崇,所以说起斗彩来,多为“成化斗彩”这四个字。

  但很有意思的是,斗彩这个词,在明代是没有的。

  在明代所有的资料上都没有这个词,大部分写的是成化五彩,或者是青花间装五色彩。

  斗彩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清代雍乾年间的《南窑笔记》,这是一本清代介绍有关瓷都各种瓷器的札记著作,作者无名氏。

  里面第一次提到“成化,正德,嘉靖,万历四朝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彩瓷。

  “先在瓷胎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用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

  “青料双钩花鸟人物,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

  “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出者是也。”

  由此可以得知,填彩也是斗彩的一种,但是五彩就纯属于釉上彩了。

  “这罐子我能上手吗?”沈愈出声询问。

  中年人笑道:“当然,瓷器不上手怎么能看出真假啊,小兄弟你随便看。”

  沈愈用水冲了下手上的汗渍,又用干毛巾将手擦干后,才回到天字罐前。

  他先将罐子的瓷盖取下,瞄了一眼罐子内部,这是确认罐子里有没有别的异物,万一里面装着一个元宝或者铁块,石块什么的,一拿从里面撞裂了,这就麻烦了。

  虽然这种几率很小很小,但在古玩行里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沈愈反复确认没有任何问题,罐身也并没有什么残破之处后这才双手将罐子拿了起来。

  不怪沈愈如此小心,实在是天字罐这东西太过珍贵,丝毫不能大意。

  成化斗彩无大器,这个罐子说白了还不如个手机高,沈愈一个手也能握住,但古玩行中双手看瓷是规矩,别说是罐子,就是拿个小酒杯也得俩手。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古玩行吃饭就得守规矩,沈愈深知这一点。

  罐子拿起,沈愈并没有看别处,第一眼就朝罐子底部看去。

  而此时的中年人,瞳孔微微缩了一缩。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