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5章 文化冲突_重回2002跨时空交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否则的话,面对这种对零元购毫无办法的大环境,早就把所有商家干到破产。

  两种文化截然不同的结果,其核心的内容体现在,种花家是农耕文化熏陶出来的文明。

  农耕文明非常讲究季节性,而季节性作物讲究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干完所有的事情。

  该播种的时期必须要完成播种,否则错过时间而种下去的种子,之后很可能颗粒无收。

  同时,该收获的时候一定要勤勤恳恳颗粒归仓,否则这些粮食也会变得毫无实用价值。

  正是因为有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在熏陶,每当有收获的时候,种花家的人都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如果有更大的收获,大家会在内心进行评估,然后安排出一个合理的工作行程。

  大家的所有收入,全部来自于自己的努力。之所以如此勤勤恳恳,就是因为大家从来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

  而西方文化熏陶下长大的人们却截然相反,他们相信绝大多数的收获都是神的恩赐。

  无论这种收获是自己的劳动还是意外获得,他们都愿意把这种得到,用感恩的方式安排给神明。

  就像很多西方人在吃饭之前,要认认真真的祷告,感谢神明赐予他们美味的食物。

  而对于种花家人来说,大家对食物的感激只有一个。那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只有勤勤恳恳努力劳作,才有可能获得食物。

  而不是去祈求上天给自己一些免费的面包。甚至明明是自己挥汗如雨种出来的粮食,却还要感谢这是上天的恩赐。

  这种脑回路,无论如何都不会发生在种花家的人身上。倘若一个农民种了几亩地,秋天颗粒归仓大丰收的时候,突然间来了一个神明,希望面前的这个农民感谢他的恩赐。

  或许出于礼貌,农民会表示感激,但是即便对神明表达了感激,也更愿意相信是自己双手劳作获得的粮食丰收。

  如果这个时候神明表现的不要脸,非要农民诚心实意的表达出,这些所有的大丰收功劳全部来自于神明,跟农民的劳作毫无关系。

  倘若神明不要脸到这种地步,相信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会很快拆了他的庙。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长年累月的农业劳作,让每一个人都相信,求神不如求自己。

  如果发生了灾情,眼看着即将丰收的粮食遭遇到自然灾害。这个时候的神明肯定不会跳出来承担责任。

  即便去寺庙里祈求神明,而不去自己的农间地头想尽一切办法挽回损失。

  最终的结果,就是那些去寺庙里天天跪拜祈求的人,最后只会落到一个没粮食可吃活活饿死的下场。

  而那些积极挽回损失的人们,即便未来的一段日子过得很惨,但至少不会出现活活饿死的现象。

  长年累月的农业劳作,也让大家明白了一个又一个人生道理。而在

  请收藏:https://m.bg9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